1997年,在政府的組織下,閩寧鎮原隆村村民告別了祖祖輩輩生活的大山,在300多公里外的銀川平原安家落戶,開始在這片土地上創造奇跡。
在政府的支持下,鎮上將土地流轉給企業,由專業人員免費指導村民學習種養殖技術、提高勞動能力。通過培訓,越來越多的村民掌握了一技之長,從農民變身“產業工人”。
走進位于原隆村的光伏農業科技示范園,只見一座座大棚上覆蓋著光伏板,這一“棚上光伏發電、棚下生態種養”的光伏農業模式是因地制宜的一種創新。2014年,青島昌盛日電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這里啟動了產業扶貧項目,建設光伏產業園區,華盛綠能在這里發展特色種養殖業,吸納當地村民就業,并配備專門的農業專家團隊指導種植生產。
39歲的劉小耐是原隆村村民,2014年8月和丈夫帶著一雙兒女從固原市隆德縣搬遷到這里。次年3月,她通過招工的方式進入華盛綠能農業園區,經過專業技術及生產經營等方面的培訓后,成為園區的一名產業工人。
隨著園區產業不斷擴大,劉小耐憑借愛學習、能吃苦、管理經驗豐富而得到認可,受聘成為光伏園區十幾位用工管理員中的一位,她的家庭收入也從原來不足萬元提高到10萬元。
目前,原隆村已建成光伏農業科技大棚588棟,基本形成以花卉、茶葉種植產業為重點,以蚯蚓、蝎子特種養殖為亮點,以食用菌、有機蔬菜種植為抓手的產業布局。通過“政府+企業+貧困戶”的合作模式,幫助70多戶貧困戶脫了貧。
受益于多層次、多形式、寬領域、全方位的東西扶貧協作,閩寧鎮目前已形成種植、養殖、勞務、光伏、旅游五大產業,人口由1997年的800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6萬多人,群眾人均年收入從建設初期的不足500元增長到2017年的約1.2萬元,在戈壁荒灘上建設起生態綠色新家園。
來源:新華社
— The End —
華盛綠能
微信:HSGEagri